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:王冕出身贫寒,自幼替人放牛谋生,却勤学苦读,观湖画荷终成丹青妙手,名动乡里。他性情孤傲,拒见讨好危素的知县时仁,为避祸远走山东。后见黄河泛滥、民不聊生,返乡侍奉母亲至终。朱元璋慕名来访,他以仁义之道劝谏。明朝立,朝廷征辟,王冕誓不入仕,遁居会稽山,病逝于山林。作者借其一生抨击功名之虚,批判八股取士祸害文运,以楔子之形引出全书对科举制度腐蚀儒生的深刻揭露。
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:薛家集村民商议闹龙灯,夏总甲推荐老童生周进设馆教学。周进衣着寒酸赴宴,遭新进秀才梅玖当众奚落,又因王举人夜宿庵中错报其与荀玫“同榜”梦兆,被申祥甫诬指攀附荀家而遭乡绅排挤。周进失馆后随姊夫金有余赴省城,见修缮贡院心生酸楚,入号舍触景伤情,一头撞向号板昏厥倒地,命运至此迎来转机。
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:周进在贡院痛哭至昏厥,商人资助其纳监中举,后升任广东学道。他主考时怜悯寒士范进,见其五十四岁仍童生,三读其文后拔为第一。范进中举喜极而疯,被胡屠户掌掴清醒。张乡绅登门攀附,赠房送银,众人争相巴结,范进家境骤变。其母见满屋财物兴奋过度,痰涌而亡。
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:范进母亲去世,办丧事期间请僧人做法事。胡屠户受托请僧,僧官慧敏与佃户何美之饮酒时被诬奸情遭拘,范进托人解救。张静斋来访,怂恿范进同往高要县拜会汤知县。途中结识严贡生,严贡生吹嘘与汤知县交情,却因家仆讨猪暴露其欺诈本性。二人至县衙,汤知县设宴,范进因守孝拒用银筷,却食虾元子破戒。张静斋借洪武年间刘基案例,撺掇汤知县严惩私售牛肉的回民,将老师夫枷示致死。回民聚众闹事,欲揪斗张静斋,汤知县慌忙应对。
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:汤知县因枷死回民老师夫遭围攻,张静斋、范进连夜逃省城。按察司训诫汤知县,惩办为首回民。严贡生因霸占王小二之猪、讹诈黄梦统借贷利钱遭控告,闻讯逃往省城。其弟严监生胆小多金,托舅爷王德、王仁摆平官司,花销十余两银子了事。严监生正室王氏病重,妾室赵氏欲以死替其续命,王氏临终托付幼子,赵氏被扶正。王氏兄王德、王仁主持立嗣大典,遍请宗亲,严贡生五子拒不露面。严监生积劳成疾,临终伸两指拒绝回应亲人猜测,赵氏点破其心系燃两根灯草费油,严监生方含恨而逝。
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:严监生临终因灯盏点两茎灯草不肯断气,赵氏挑掉一茎后方咽气。其丧礼期间,严贡生归家,收下严监生所留银两衣物,却对弟媳赵氏寡居无动于衷。赵氏独子后因出天花夭折,她欲立严监生五侄子为嗣,严贡生却强夺家产,欲立己子过继,并借故霸占正房。严贡生乘船回乡时,假作晕病发作,诬船家偷吃其云片糕实为普通糕点,讹诈船家赔银。赵氏不堪欺压,赴县衙告状,族人皆畏严贡生权势不敢主持公道,汤知县虽批示“听赵氏立嗣”,严贡生仍不服,层层上告至按察司,官司陷入僵局。
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:范进中进士后任山东学道,遵老师周司业嘱托寻访故人荀玫。查卷时误以为荀玫未考,经幕客提醒在已取中卷内找到案首荀玫。荀玫与同门梅玖回乡,梅玖冒称周司业门生被范进识破,荀玫则因周司业提携得中。后荀玫因母丧归家,同僚王惠劝其匿丧考选被拒,王惠助其治丧并借银两。丧毕王惠返京,荀玫守制期满,此时王惠忽接喜报,然报喜内容未明,留待下文分解。
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:王惠补授南昌知府,与前任蘧太守交接时,其子蘧景玉以两千余金相赠。王惠到任后严刑峻法,搜刮钱财,获称能员。宁王反叛,王惠降附,后败逃途中遇蘧公孙,得银两及枕箱,内藏高启手抄诗话。蘧公孙刻书扬名,娄家两公子归乡探望姑丈蘧太守,议及科举时弊,途经小镇,遇故人杨执中,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。
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:娄氏公子偶遇看坟人邹吉甫之子邹三,得知杨执中因欠盐商银两被囚禁。二人捐银七百五十两赎出杨执中,然杨不知恩人身份未去道谢。娄公子两次亲往杨家拜访,皆因杨执中外出未遇,反遭老妪误会。返程途中,娄氏船只遇刘守备家人冒用娄府官衔灯笼行凶,三公子出面喝止。后得杨执中遗落诗作,见其“严霜烈日皆经过”之句,愈加钦佩其品格,欲再寻访结交。
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:娄家两位公子在船上偶遇同乡鲁编修,鲁编修因无子欲招赘贤婿,看中蘧公孙才学。陈和甫受托提亲,称鲁小姐才貌双全,与蘧公孙八字相合。娄公子代蘧太守应允婚事,备礼行聘,择定吉日成婚。婚礼当日,鲁宅张灯结彩,宴饮间突发意外:老鼠坠入燕窝碗、仆从打翻汤盘,陈和甫席间亦遭波及。虽遇不祥之兆,婚事仍成。蘧公孙入赘鲁家,见鲁小姐姿容绝世,侍女伶俐,恍如置身仙境。
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:蘧公孙入赘鲁府,鲁小姐才学卓绝,自幼精研八股,而公孙沉迷诗词,不屑举业,夫妻渐生嫌隙。鲁编修因女婿不思进取气急患病,口眼歪斜,陈和甫诊脉开方调治。娄家两公子经邹吉甫引荐结交杨执中,杨执中细说被娄府搭救往事,并盛赞萧山隐士权勿用为经世之才。两公子闻此奇人,决意延揽,杨执中许诺代为传信,相约择日共访贤士。
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:杨执中向娄三、四公子举荐隐士权勿用,两公子遣仆宦成持书礼相邀。权勿用以母丧未除为由推迟,月余方至,携侠客张铁臂同入府。两公子为其设“潜亭”,结交甚厚。时值春暖,娄氏兄弟广发请柬,邀权勿用、杨执中、张铁臂及牛布衣、陈和甫等名士,于莺脰湖举办雅集,笙箫管弦伴舟游湖,极尽风雅。席间权勿用因钱财与杨执中之子生隙,暗结怨怼。更深,张铁臂突携血淋淋人头闯入,谎称报恩需五百金,两公子惊惧付银。张铁臂携银跃房而去,遗革囊置于厅,扬言两时辰后以药化尸,自此杳无踪迹。
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:娄府两公子被张铁臂以猪头冒充人头行骗,后权勿用因萧山县奸拐尼僧案发被擒。蘧公孙结识举业名家马二先生,受其劝导专注科举。家中婢女双红被宦成拐走,蘧公孙追查时,差人发现双红所携枕箱乃涉宁王叛案的钦赃,欲借机勒索。马二先生为替蘧公孙消灾,出银赎回枕箱,平息事端。此番波折后,蘧公孙彻底息了诗名之心,转而研习举业。
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:马二先生为替蘧公孙赎回枕箱,与差人反复议价,最终凑出九十二两银子并伪造婚书,买通差人及宦成销案。蘧公孙感激不已,毁箱绝患。马二先生后往杭州选书,游西湖时遍览山寺、茶楼、市井,见士女游春、商贩营生,尝尽市井百态。至吴山城隍庙,登高饱览钱塘江景,于丁仙祠遇一鹤发老者,为后文埋下伏笔。
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: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洪憨仙,洪假扮神仙,以煤块变银子的骗术接近他,并谎称要合伙诈骗胡三公子。马二先生信以为真,协助洪与胡三公子结交。不料洪憨仙突然病死,其女婿揭穿骗局,称洪仅六十六岁,所用黑煤实为涂煤银两。马二先生念其曾相助,出资为其料理后事。后马二先生偶遇贫寒书生匡超人,怜其孝心,赠银十两及衣物,劝其归家侍父,并以科举功名为重,临别赠书勉励。
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:匡超人归家侍奉病父,以卖豆腐、猪维生,夜间苦读不辍。三房屡催腾房,他以父亲病重为由暂缓。一日村中失火,匡超人背父救母,家产尽毁,暂借庵中栖身。知县李本瑛夜宿庄上,闻其读书声,次日召保正询访,知其孝行后资助应试。匡超人考取童生案首,得知县赏银,旋即通过府院考试,即将进学。
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:匡太公临终嘱咐匡超人恪守德行、不可势利,并叮嘱其守孝后娶贫家女。匡超人安葬父亲后,因老师知县被罢免,受潘保正提醒避祸杭州,携书投奔潘三爷。途中结识景兰江,到杭后与其及赵雪斋、支剑峰等文人交往,参与诗会。众人争论功名与福泽,景兰江以诗名驳进士之利,匡超人初识文坛风气,渐入名士圈。
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:匡超人受托半月内批完三百余篇考卷,昼夜赶工六日完成,并作序文。景兰江邀他参加胡三公子寿宴,结识金东崖、严致中等人。席间卫体善、随岑庵批判马静选本失当,宣扬文章需合古法。后匡超人随众赴西湖诗会,拈分韵作诗,支剑峰醉后辱骂盐捕分府被锁拿。匡超人诗作获赞,选本刻成后书店设宴庆贺。次日匡超人醉卧未起,未能会见访客,留待下文。
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:匡超人投奔潘三后,参与伪造乐清县回批、朱签,助人夺妾,又替考秀才得银二百两。潘三为其说媒,匡超人入赘郑家,得潘三资助置产安家。后匡超人得师信邀其进京,并接家兄书令归试,中得优行。此时潘三因包揽词讼、伪造印信、勾串科场等十余款重罪被捕,匡超人见访牌惊惶失措,渐与潘三划清界限,欲赴京谋仕途。
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:匡超人因涉案心虚,以做官为由将发妻郑氏逼回乐清乡下,实则赴京投靠李给谏。李给谏赏识其才,将外甥女辛氏嫁与他,匡超人隐瞒已婚事实再娶,享尽富贵。后郑氏病死乡间,匡超人假意悲痛,嘱咐兄长厚葬并追封诰命,实则未归乡祭奠。潘三入狱求见,匡超人以“朝廷命官不可结交罪犯”为由拒见。牛布衣客死芜湖甘露庵,临终将诗稿托付老和尚,老和尚为其料理后事。一少年每晚至庵中读书,引出后续故事。
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:牛浦郎在甘露庵偷得老和尚所藏牛布衣诗稿,见诗题多献给官员,遂刻“牛布衣”印章冒名。经邻居卜老爹做媒,牛浦郎娶卜老外甥女贾氏为妻。老和尚受召赴京,牛浦郎趁机占据庵中,以牛布衣身份结交。其祖父牛老儿因店铺亏损气病身亡,牛浦郎典房葬亲后携妻寄居卜家。卜老爹为亲家丧事奔波劳心,除夕见闸牌子家新贴春联,触景生情,当夜梦到亡者名册上有己名,惊惧染病,不久病逝。牛浦郎仍以牛布衣之名招摇,家境愈发窘困。
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:卜老爹去世,牛浦继续冒充牛布衣,骗得董知县来访,卜家兄弟因他不通文墨且招摇生厌。牛浦与卜家争执后搬至庵中,巧遇赴扬州的牛玉圃。牛玉圃见他同姓,强认其为侄孙,携其同往盐商万雪斋家。席间牛玉圃吹嘘与权贵交情,万雪斋中途离席请医。牛玉圃带牛浦游园时,牛浦因答话走神跌入池塘,狼狈换衣后被送回寓所,遭牛玉圃斥责“上不的台盘”。
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:牛玉圃因万雪斋忌讳提及程明卿,被设计报复。他谎称替万雪斋买“雪虾蟆”,诱牛浦携银赴苏州,途中命人剥光其衣痛打后弃于荒郊。牛浦赤身濒死,幸遇安东戏班经纪人黄姓客人搭救,随船至安东养病。黄家见其与董知县交往,将四女儿嫁他为妻,牛浦遂在安东立足。另边,冯琢庵嘱家人送银至牛布衣故宅,其妻牛奶奶误信丈夫已逝,变卖家产赴芜湖甘露庵,见棺木残破,又闻郭铁笔言牛布衣在安东,遂决意往寻夫踪。
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:牛浦郎被石老鼠讹诈,两人扭送县衙后被衙役劝止。牛奶奶从浙江寻来,指控牛浦郎冒名谋害其夫牛布衣,向知县审讯时牛浦郎否认,知县将牛奶奶解回绍兴。此事导致向知县被参奏,鲍文卿向按察司求情免其处分。鲍文卿返南京重操戏班旧业,与同行钱麻子、黄老爹交往,并筹划组建戏班。
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:鲍文卿在南京城北遇贫困秀才倪老爹修补乐器,倪老爹因生计艰难,已卖四子,欲卖幼子廷玺。鲍文卿怜其遭遇,过继廷玺为嗣,改名鲍廷玺,赠银二十两。鲍文卿领戏班至天长县杜府演戏四十日,获银百两。归途遇安庆知府向鼎,向鼎原为安东县令,曾受鲍文卿规劝之恩,今升任后邀鲍文卿父子至衙。向鼎为报恩,将总管王氏之女许配鲍廷玺,备办婚事,不费鲍家分文。
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: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,鲍文卿因病辞归南京,向鼎赠银千两助其安家。鲍文卿用银置产娶媳,不久病逝。鲍廷玺遵父命守孝,其母鲍老太为续香火,托媒金次福说合,娶得胭脂巷王三胖遗孀胡氏。胡氏出身官家,性悍奢靡,携丰厚嫁妆嫁入鲍家,却因过往经历遭媒人隐瞒实情。鲍廷玺不知胡氏曾嫁两次且泼辣成性,只道其美貌多金,欣然应允。胡氏过门后,因脾气刁钻、挥霍无度,与鲍家渐生龃龉,为日后家庭变故埋下祸根。
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:鲍廷玺因妻子王氏闹事被鲍老太逐出,携妻借居王羽秋处。其兄倪廷珠任苏州巡抚幕宾,寻弟至南京,兄弟相认。倪廷珠赠银七十两,助其购房安家,并允支取千两束修助他营生。鲍廷玺购得施御史家旧宅,妻病耗银渐尽,欲赴苏寻兄。途经仪征遇季苇萧,乃王老爹孙女婿,二人叙旧话别。至苏州阊门,恰逢阿三寻来,倪廷珠却因公差他往,兄弟再度擦肩,鲍廷玺滞留待讯。
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:鲍廷玺在苏州得知兄长去世,盘缠耗尽后当衣赴扬州投奔季苇萧,恰逢季苇萧入赘尤家招亲。鲍廷玺参加婚宴,季苇萧托其带书信与盘缠回南京寻季恬逸。鲍廷玺回宁后,季恬逸因贫困流落,遇盱眙诸葛天申寻名士合选文章,经季恬逸引荐,与萧金铉共谋选事。三人至报恩寺附近寻寓所,遭僧官讹诈房钱,后迁至另一僧官处安顿。僧官设宴款待,并邀三人后日看戏,暗藏波澜。
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:僧官处,泼皮龙三男扮新娘闹喜宴,被金东崖识破逐出。诸葛天申、萧金铉、季恬逸三人因刻书耗尽银两,遇天长才子杜慎卿。杜慎卿风流倜傥,雅会中批评萧金铉诗作,主张清谈胜俗套,携众赏雨花台日落,痛斥方孝孺迂腐。季苇萧寻至,赞杜慎卿为“天上仙班”,鲍廷玺亦来拜见。杜慎卿门庭若市,江南名士齐聚,诗酒风流,传为雅事。
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:杜慎卿与季苇萧相交甚密,季苇萧戏言推荐神乐观美男来霞士,杜慎卿前往却见一肥胖道士,大呼上当。杜慎卿为续香火纳妾,沈媒婆为其说合王氏。后杜慎卿突发奇想,与季苇萧合办莫愁湖梨园大会,邀百余戏班旦角献艺,亲自品评选优。经三日盛会,芳林班郑魁官夺魁,获赐金杯“艳夺樱桃”。此事轰动金陵,杜慎卿名震江南,成为风流佳话。
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:鲍廷玺向杜慎卿借钱遭拒,杜慎卿荐其投奔堂弟杜少卿。鲍廷玺赴天长县途中结识韦四太爷,两人同至杜府。杜少卿盛情款待,韦四太爷提及杜家所藏陈年佳酿,众人畅饮。席间裁缝杨司务因母丧求助,杜少卿当即典当衣物赠银二十两,助其治丧。杜少卿婉拒臧三爷陪客知县之请,直言不愿巴结权贵。其轻财好义、疏阔豪迈之风,令韦四太爷、鲍廷玺等叹服。
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:杜少卿送别韦四太爷,赠玉杯与先父衣物。因家计困难,命王胡子变卖田产,得银后资助娄太爷孙子回乡谋生,又赠银五十两与祠堂看守黄大修房。臧蓼斋求借三百两银子补廪生缺,杜少卿应允。张俊民托其解决儿子冒籍考学之事,杜少卿令王胡子运作,并代捐百两修学银。鲍廷玺诉说困境,杜少卿赠银百两助其重振戏班。娄太爷病重,临终前劝杜少卿远离佞友,变卖家产迁居南京,并嘱托其教养幼子。杜少卿依言筹备娄太爷后事,送其返乡,终依遗言筹划迁居。
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:杜少卿变卖田产挥霍,迁居南京河房,结交季苇萧、迟衡山等名士,常设宴雅集。他携娘子游清凉山,醉持金杯漫步,传为奇谈。闻娄太爷病故,杜少卿奔赴陶红镇治丧,大办佛事并资助娄家安葬。巡抚李大人举荐他入朝为官,杜少卿以麋鹿之性推辞,变卖金杯作盘缠赴安庆谢绝。归途困顿芜湖,得道士韦四太爷资助返宁。迟衡山提议建泰伯祠弘扬礼乐,杜少卿慨捐三百两白银,联合同道共襄盛举。
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:杜少卿托病拒赴京做官,高老先生在薛乡绅宴席上斥其败家,杜少卿则主张四十无子方可纳妾。迟衡山携泰伯祠礼乐底稿与杜少卿同访庄绍光,商议祭祀事宜。庄绍光受荐将赴京引见,暂别二人。途经山东遇响马劫银,同行萧昊轩以弹弓击碎双弹退贼,追回银鞘。庄绍光独行至卢沟桥,遇人探问,引出后续朝廷召见之事。
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:庄征君路遇湖广名士卢信侯,得知其收藏高青邱禁书。庄征君被征召入朝,受赐乘马入宫,因病未能奏对,恳请还山获准,赐元武湖著书。归途遇老夫妇亡故,出资安葬并立碑。回南京后,因官员拜谒烦扰,迁居元武湖。卢信侯因藏禁书被捕,庄征君托人营救得释。迟衡山、杜少卿来访,商议泰伯祠祭祀礼乐,议定主祭人选,筹备祭典事宜。
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:虞育德出身常熟寒门,幼承父教,后随祁太公学艺,中进士后任南京国子监博士。他助武书为母请旌表,公正处理端监生冤案,拒收储信、伊昭贿赂,结交庄征君、杜少卿,以品行高洁受敬重。任内,汤相公卖房求助,虞博士赠银典屋;杜少卿携礼单来访,虞博士转托其作中山王烈女碑文。后应天府送来涉赌监生,虞博士以礼相待并为其辩冤,监生感激涕零。末了,迟均、马静等学子联袂拜谒,共议泰伯祠主祭之事。
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:迟衡山等商议泰伯祠大祭,公推虞博士主祭,庄征君、马二先生分任亚献、终献。三月二十九日,众人齐聚祠堂,安排司仪、乐工及祭祀器具。次日五鼓,祭祀开始,行三献礼,乐舞相伴,焚帛礼毕。祭后设宴,百姓争观,称虞博士为神圣。马纯上、蘧駪夫辞行,杜少卿府中张铁臂因旧事败露离去。武书告杜少卿两事:虞博士考场暗助考生免羞,厚待嫁婢反赠银。武书遇寻父二十年的郭孝子,引荐其见杜少卿,杜少卿助郭孝子求虞博士书信往四川。
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雠:郭孝子受杜少卿、虞博士等人资助赴陕寻父,尤扶徕知县赠银并荐其往成都寻萧昊轩。途中郭孝子夜宿山林遇虎,虎掘坑埋他后离去,他攀树躲过一劫。次夜独角怪兽击杀返巢猛虎,郭孝子侥幸脱险。山行遇扮鬼劫道的木耐夫妻,郭孝子赠银劝善并收木耐为徒,授其武艺。至成都终寻得在竹山庵为僧的父亲,然其父拒不相认。郭孝子租房邻庵,佣工养父。海月禅林老和尚赴峨眉山途遇恶僧赵大,被诱至贼巢,幸得山冈老妇人指点逃生之法。
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:老和尚遭恶僧胁迫,老妇人指其赴明月岭寻萧云仙。萧云仙以弹弓击雀掩护,趁机救下老和尚。老和尚依言携酒返庵,恶僧持刀欲劈其顶时,萧云仙弹子连发,打瞎恶僧双目,背负老僧脱险。后萧云仙遇郭孝子,受父命投效平少保军中,结识木耐。松藩生番叛乱,萧云仙随军征讨,分兵奇袭椅儿山,夜渡带子河,纵火扰敌,里应外合攻破青枫城。平少保班师,萧云仙因功擢升千总,奉命留守善后,主持城垣修复事宜。
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:萧云仙奉命筑青枫城,开渠垦田,百姓安居。工部核减费用,追赔致其倾家,父逝后他赴任江淮卫,途经广武山遇旧部木耐,并结识监生武书,托其记录功绩。同时,盐商宋为富骗娶沈琼枝为妾,沈氏察觉后智取财物,逃往南京卖文为生。萧云仙至南京拜会武书及名士,欲留青史;沈琼枝独居南京,以诗文自立,等待机遇。
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:杜少卿与武书游秦淮河,见沈琼枝挂牌卖诗文,武书疑其身份。二人参加庄濯江宴席,结识庄濯江父子,谈及泰伯祠往事。庄非熊告知沈琼枝遭恶少纠缠,杜少卿邀友人探访。沈琼枝向杜氏夫妇诉说被盐商宋为富骗婚为妾、携财物逃至南京的经历。差役上门拿人,杜少卿设计暂缓抓捕。沈琼枝被押解江都县,途中差役索贿,她作诗自证才学,知县审讯后暗助开释,命归还其父另择婿。沈琼枝途中遇娼家接应,故事留悬念。
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:汤府两位公子汤由、汤实赴南京乡试,在妓院设宴款待六老爷及妓女,席间详述科场神道镇场、红黑旗分列恩怨鬼等荒诞流程。六老爷炫耀其兄汤总督即将任征苗副将,公子们吹嘘考场内幕。次日,二人雇船至南京,置办考具,携贵州特产“阿魏”防写错字。入场时目睹搜检严苛,三场考毕累倒。发榜前邀戏班庆贺,又至葛来官家赏蟹饮茶。揭榜后兄弟双双落第,怒骂考官,恰逢贵州家信报苗疆战事,预示后续风波。
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:汤镇台奉旨剿灭贵州生苗,命两子汤大爷、汤二爷返乡协助。途经江面,遇万雪斋盐船遭劫,汤氏兄弟助其告官脱罪。抵镇远后,汤镇台力主出兵,分三路夜袭野羊塘,生擒苗酋别庄燕及冯君瑞,平定叛乱。然朝廷斥其“轻进糜费”,降三级调用。汤镇台叹功过难料,交割印信,携子返乡,苗疆战事遂终。
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:汤镇台辞官归乡,途经洞庭湖返仪征,与六老爷因称呼问题冲突,斥其下流。到家后欲请先生教子,萧柏泉推荐五河县余有达。余有达因对方名帖用“晚弟”自称缺乏诚意,且欲赴无为州谋事,婉拒聘任。余有达返乡与弟余有重团聚,商议为父母迁葬,后往无为州获州尊资助,顺道探访表弟杜少卿。杜少卿设宴款待,席间迟衡山、武正字痛斥风水迷信,余有达亦斥郭璞葬书荒谬。武正字述施御史迁坟致盲奇事,杜少卿激愤倡议严惩风水欺诈。三日后,余有达突接家信,面色骤变。
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:余大先生收到家书,知弟弟余持因无为州赃案被牵连,暂避不归。余二先生被差人拘至县衙,以年龄、科举身份不符自证清白,县令回文驳斥诬告。余家兄弟商议父母迁葬,本家余敷、余殷大谈风水,主张迁至“三尖峰”以图富贵,余大先生斥其虚妄。兄弟俩另请张云峰择地,安葬于祖坟旁。期间遭遇对门失火,仍坚持按礼出殡,遭乡邻非议。余二先生洗脱冤屈后,余大先生返乡,兄弟合力料理丧事,终使父母归葬,尽显敦亲笃谊之本。
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:余大先生至南京谢杜少卿并寻馆,遇汤镇台拜会,众人设登高会为虞博士饯行。余大先生归五河县,受聘教虞华轩之子。虞华轩与唐二棒椎、姚五爷议及礼帖称谓,余大先生怒斥忘本之徒。季苇萧持杜慎卿书信来访,称奉太守命查当铺弊案。成老爹至虞府,席间大谈彭、方两家势焰,暗与管家密谋。乡间慕势之风盛行,成老爹行为鬼祟,为后文埋下伏笔。
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:虞华轩不满五河县世风,以买田为饵戏弄成老爹,当众展示银两后反悔,令其难堪。方家为老太太入节孝祠大操大办,乡绅云集,执事奢华,虞、余两家祭祖却门庭冷落。虞华轩与余大先生目睹方家排场及乡绅献媚,愤慨礼义廉耻沦丧。成老爹事后仍欲促成田产交易,虞华轩再次当众拒买,并散银打赏工匠以示不屑。虞华轩另重修元武阁,坚守家族文脉,暗讽方家暴富无德。
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:余大先生任徽州府学训导,与弟余二先生结识秀才王玉辉。王玉辉立志纂礼书、字书、乡约书,生活清苦,得余氏兄弟赠米银相助。其三女因夫亡欲殉节,公婆与母亲苦劝不从,绝食八日而死。余大先生上报旌表,烈妇入祠建坊,王玉辉却称女儿“死得好”。后王玉辉离家游历,途经苏州祭奠亡友,至南京寻友不遇,遇同乡邓质夫,得资助返乡,托付书稿。
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:高翰林设宴邀请万中书、施御史、秦中书、迟衡山、武正字等人。席间万中书自述由序班授中书,秦中书提及他将是自己同僚。众人谈及科举,高翰林力挺揣摩举业之道,贬斥马纯上讲学,迟衡山、武正字则批评科举制度。次日秦中书再邀众人看戏,万中书被官府以冒充中书罪名锁拿,现场混乱。凤四老爹登场,显露武艺,秦中书之弟秦二侉子却已离席。此变故为后续凤四老爹施援手救人埋下伏笔。
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:万中书在秦中书家看戏时被官差锁拿,众人惊愕。凤四老爹探知万中书实为假冒中书,真名万里,因涉台州总兵案遭通缉。为解困局,凤四老爹设计助其“转正”:由秦中书、高翰林筹银,施御史运作,通过内阁补办中书职衔,使假官变真。随后凤四老爹陪同万中书及差役赴浙江审案,终化解危机。此举既保万中书脱罪,亦免众人受假官案牵连。
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:凤四老爹助万中书赴台州审理官司,途中遇丝客人被船妇骗走二百两银子。凤四老爹设计追回赃款,智擒窃贼夫妇。至杭州后,万中书因涉苗镇台案被捕,凤四老爹于公堂上连断三副夹棍,揭露诗笺诬陷真相。抚军感其神勇,从宽释二人。万中书欲重谢,凤四老爹辞不受,次日独往杭州寻友。
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:凤四老爹至杭州向陈正公讨债,遇秦二侉子与胡八乱子。胡八乱子踢马误伤人,凤四老爹展露碎砖绝技,又硬抗胡八乱子踢裆毫发无损,震慑众人。陈正公侄儿陈虾子自南京来报,称陈正公被毛二胡子以典当生意为饵骗去千两银子。凤四老爹携陈正公赴嘉兴寻毛二胡子,至其当铺毁墙拆柱,以武力威慑,迫毛二胡子归还本息。陈正公欲重金酬谢,凤四老爹仅收五十两清旧账,余银推辞不受,随后与秦二侉子返回南京。
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:陈木南经金修义引荐结识妓女聘娘,欲借其结交国公府徐九公子。次日陈木南赴徐九公子之约,在瞻园赏梅饮酒,论及古礼戏曲。后陈木南借银置礼再来聘娘处,与国手邹泰来对弈连输,聘娘以“凭天降福”搅局解围。席间虔婆吹嘘国公府排场,陈木南谎称可带聘娘入府。夜宿时聘娘许诺从良,陈木南谎称将得官职欲赎其出。聘娘梦随陈木南赴任杭州,途中被师姑惊破,暗示其将遁入空门。
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:陈木南在来宾楼与患病的聘娘缠绵,因手头拮据向国公府徐九公子借银二百两。三公子、九公子赴福建任前辞行,陈木南设宴相送却未同行。聘娘心病复发,陈木南换人参黄连为其调理,延寿庵本慧师姑探病引发聘娘恐慌。陈和甫之子陈和尚与测字先生丁言志为莺脰湖诗会真伪争执,陈木南劝解。后陈木南欠人参铺银两,携债潜逃至福建。丁言志携诗稿至妓馆献艺,反遭聘娘奚落,虔婆痛打聘娘,其愤然剃发为尼,终入延寿庵修行。
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:万历二十三年,南京名士凋零,市井间却涌现四位奇人:书法怪杰季遐年不媚权贵,写字需斋戒磨墨,拒施御史之邀;棋痴王太衣衫褴褛,却连败盐台马先生与大国手卞先生,大笑而去;落魄公子盖宽变卖家财开茶馆,仍爱诗画古书,与老仆登雨花台叹泰伯祠荒废;裁缝荆元抚琴写字自娱,拒附庸风雅,与隐士于老者结为知音。四人虽处市井底层,却以孤高品性、超逸才情,为腐朽世道注入清流,彰显文人风骨不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