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体同观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肉眼不?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肉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天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法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法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佛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。如是世尊。如来说是沙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一恒河中所有沙。有如是沙等恒河。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。如是宁为多不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
白话文
白话文翻译: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来有肉眼吗?”
须菩提回答:“是的,世尊,如来有肉眼。”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来有天眼吗?”
“是的,世尊,如来有天眼。”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来有慧眼吗?”
“是的,世尊,如来有慧眼。”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来有法眼吗?”
“是的,世尊,如来有法眼。”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来有佛眼吗?”
“是的,世尊,如来有佛眼。”
“须菩提,你认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,如来称它们为沙吗?”
“是的,世尊,如来称它们为沙。”
“须菩提,如果一条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变成一条恒河,这些恒河的沙粒数等同的佛世界,你认为多吗?”
“非常多,世尊。”
佛告诉须菩提:“这些国土中的所有众生,他们的种种心念,如来全都知晓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来所说的‘诸心’并非实有的心,只是假名为‘心’。为什么?须菩提,过去的心不可得,现在的心不可得,未来的心也不可得。”
解释:
1. 五眼具足:如来具备从凡夫到成佛的五种认知层次(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),象征其智慧圆满,能彻见一切现象的本质。
2. 世界与微尘的比喻:通过恒河沙数的比喻,说明宇宙的广袤与众生世界的无量,凸显如来智慧的无边。
3. 心念的虚妄性:众生执着于“心”的实有,但如来指出心念本质是刹那生灭、不可执取的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心皆不可得)。破除对“心”的执着,才能见真实。
4. 空性智慧:一切现象(包括心念)皆是假名安立,并无独立不变的实体,这是《金刚经》核心的“性空假有”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