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品·米谷部·腐婢
    味辛平。
    主痎疟,寒热,邪气,泄利,阴不起,病酒,头痛。生汉中。
    《吴普》曰:小豆花,一名腐婢(旧作付月,误),神农甘毒,七月采,阴干,四十日,治头痛止渴(《御览》)。
    《名医》曰:生汉中,即小豆花也,七月采,阴干。
    上米,谷下品一种,旧同。
白话文翻译:
腐婢,味道辛辣,性平。
主要治疗疟疾(痎疟)、寒热交替、邪气侵袭、腹泻(泄利)、阳痿(阴不起)、酒病(病酒)、头痛等症状。生长在汉中地区。
《吴普》记载:小豆花,又名腐婢(旧版误作“付月”),神农认为它味甘但有毒,七月采摘,阴干,四十天后可用于治疗头痛和止渴(《御览》引用)。
《名医》记载:腐婢生长在汉中,其实就是小豆花,七月采摘,阴干后使用。
以上是《神农本草经》下品·米谷部中关于腐婢的内容,与旧版一致。
解释:
- 腐婢:一种中药,即小豆花,味辛、性平,具有清热解毒、止痢、止痛等功效。
 - 主治:
- 痎疟:疟疾的一种,表现为寒热交替。
 - 寒热:外感邪气引起的寒热症状。
 - 邪气:泛指外邪侵袭。
 - 泄利:腹泻。
 - 阴不起:阳痿。
 - 病酒:因饮酒过度引起的疾病。
 - 头痛:头部疼痛。
 
 - 痎疟:疟疾的一种,表现为寒热交替。
 - 生长地:汉中(今陕西汉中一带)。
 - 采摘与炮制:七月采摘,阴干后使用。
 - 毒性:神农认为其味甘但有毒,需谨慎使用。
 - 历史记载:在《吴普》和《名医》中均有记载,说明其药用价值在古代已被广泛认可。
 
腐婢作为一味中药,主要用于治疗疟疾、腹泻、头痛等症,但其有毒,使用时需遵医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