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四·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
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主,宣王使谒者延入。王斗曰:“斗趋见王为好势,王趋见斗为好士,于王何如?”使者复还报。王曰:“先生徐之,寡人请从。”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,与入,曰:“寡人奉先君之宗庙,守社稷,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。”王斗对曰:“王闻之过。斗生于乱世,事乱君,焉敢直言正谏。”宣王忿然作色,不说。
有间,王斗曰:“昔先君桓公所好者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天子受籍,立为大伯。今王有四焉。”宣王说,曰:“寡人愚陋,守齐国,唯恐失抎之,焉能有四焉?”王斗曰:“否。先君好马,王亦好马。先君好狗,王亦好狗。先君好酒,王亦好酒。先君好色,王亦好色。先君好士,是王不好士。”宣王曰:“当今之世无士,寡人何好?”王斗曰:“世无骐驎騄耳,王驷已备矣。世无东郭俊、卢氏之狗,王之走狗已具矣。世无毛嫱、西施,王宫已充矣。王亦不好士也,何患无士?”王曰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王斗曰:“王之忧国爱民,不若王爱尺縠也。”王曰:“何谓也?”王斗曰:“王使人为冠,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?为能之也。今王治齐,非左右便辟无使也,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。”
宣王谢曰:“寡人有罪国家。”于是举士五人任官,齐国大治。
白话文
王斗先生登门求见齐宣王,宣王派侍从领他进来。王斗说:”我若快步上前拜见大王,显得我趋炎附势;若大王主动前来迎我,则显出国君礼贤下士。大王觉得哪种方式合适?”侍从回去禀报。宣王说:”请先生稍等,我这就去迎接。”于是宣王快步到宫门迎接,与他一同入内,说:”我继承先王宗庙,守护国家社稷,久闻先生敢直言进谏。”王斗答道:”大王听错了。我生在乱世,侍奉昏君,哪敢直言进谏?”宣王顿时脸色铁青,很不高兴。
过了一会儿,王斗说:”当年齐桓公称霸时,曾九次会盟诸侯,匡正天下,周天子赐予封地,尊为霸主。如今大王有四项与先君相同。”宣王转怒为喜:”我资质愚钝,能守住齐国基业已属侥幸,哪能比得上先君四项功业?”王斗说:”不。先君爱马,大王也爱马;先君爱犬,大王也爱犬;先君好酒,大王也好酒;先君好色,大王也好色。唯独先君礼贤下士,大王却做不到。”宣王辩解:”当今世上哪有贤士?让我如何礼遇?”王斗反诘:”世上没有骐骥、騄耳这样的宝马,可大王的马厩早已装满良驹;世上没有东郭俊、卢氏那样的名犬,可大王的猎犬早已成群;世上没有毛嫱、西施那样的美人,可大王的后宫早已塞满。可见并非没有贤士,而是大王不重视人才。”宣王说:”我心系国家百姓,正渴望贤士辅佐。”王斗指出:”大王所谓的忧国爱民,恐怕还比不上对一顶帽子的用心。”宣王问:”此话怎讲?”王斗解释:”大王命人制冠,不交给宠臣而专找工匠,因为他们手艺精湛。但治理齐国时,却只信任近臣。所以说大王重视帽子胜过国政。”
宣王惭愧认错:”是我愧对国家。”于是选拔五位贤士委以重任,齐国因而国力昌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