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一·张仪为秦连横齐王
张仪为秦连横齐王曰:“天下强国无过齐者,大臣父兄殷众富乐,无过齐者。然而为大王计者,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。从人说大王者,必谓齐西有强赵,南有韩、魏,负海之国也,地广人众,兵强士勇,虽有百秦,将无奈我何!大王览其说,而不察其至实。
“夫从人朋党比周,莫不以从为可。臣闻之,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,国已危,亡随其后,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,是何故也?齐大而鲁小。今赵之与秦也,犹齐之于鲁也。秦、赵战于河漳之上,再战而再胜秦;战於番吾之下,再战而再胜秦。四战之后,赵亡卒数十万,邯郸仅存。虽有胜秦之名,而国破矣!是何故也?秦强而赵弱也。今秦、楚嫁子取妇,为昆弟之国;韩献宜阳,魏效河外,赵入朝黾池,割河间以事秦。大王不事秦,秦驱韩、魏攻齐之南地,悉赵涉河关,指搏关,临淄、即墨非王之有也。国一日被攻,虽欲事秦,不可得也。是故愿大王熟计之。”齐王曰:“齐僻陋隐居,托于东海之上,未尝闻社稷之长利。今大客幸而教之,请奉社稷以事秦。”献鱼盐之地三百于秦也。

白话文

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策略,游说齐王说:“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,齐国的大臣宗族众多、富足安乐,也没有能超过齐国的。然而那些为大王谋划的人,都只顾一时空谈而不考虑长远利益。主张合纵的人游说大王时,必定会说:‘齐国西面有强大的赵国,南面有韩、魏两国,背靠大海,地广人多,兵强马壮,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奈何不了我们!’大王听信这种言论,却不考察其中的实情。”

“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结党营私,无不鼓吹合纵可行。我听说,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,鲁国虽三战皆胜,国家却已危在旦夕,灭亡紧随其后。鲁国虽有战胜之名,却面临亡国之实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。如今赵国与秦国的关系,就像当年齐国与鲁国。秦赵两军在黄河、漳水交战,赵国两次战胜秦国;在番吾之战中,又两次击败秦军。但四次大战后,赵国损失数十万士兵,仅剩邯郸得以保全。赵国虽有战胜秦国的名声,国家却已残破不堪!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。如今秦国与楚国互通婚姻,结为兄弟之国;韩国献出宜阳,魏国割让河外,赵国在渑池朝见秦国,并献上河间之地表示臣服。如果大王不臣服秦国,秦国将驱使韩、魏两国进攻齐国南部,再命赵国全军渡过清河,直指博关,到那时临淄、即墨就不属于大王所有了。一旦齐国遭到进攻,再想臣服秦国也来不及了。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。”

齐王说:“齐国地处偏远,孤陋寡闻,偏居东海之滨,从未听过关乎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。今日幸得贵客指教,我愿举国臣事秦国。”于是将盛产鱼盐的三百里土地献给了秦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