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二·魏惠王死
魏惠王死,葬有日矣。天大雨雪,至于牛目,坏城郭,且为栈道而葬。群臣多谏太子者,曰;“雪甚如此而丧行,民必甚病之。官费又恐不给,请驰期更日。”太子曰:“为人子,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,而不行先生之丧,不义也。子勿复言。”
群臣皆不敢言,而以告犀首。犀首曰:“吾未有以言之也,是其唯惠公乎!请告惠公。”
惠公曰 :“诺。”驾而见太子曰:“葬有日矣。”太子曰 :“然。”惠公曰:“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,灓水啮其墓,见棺之前和。文王曰:嘻!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,故使灓水见之。’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,百姓皆见之,三日而后更葬。此文王之义也。今葬有日矣,而雪甚,及牛目,难以行,太子为及日之故,得毋嫌于欲亟葬乎?愿太子更日。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、安黔首也,故使雪甚。因驰期而更为日,此文王之义也。若此而弗为,意者羞法文王乎?”太子曰:“甚善。敬驰期,更择日。”
惠子非徒行其说也,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。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,岂小功也哉!
白话文
魏惠王去世,下葬的日期已经定好了。不料遇上大雪,积雪深到牛的眼睛那么高,压坏了城墙,还得临时搭建栈道才能举行葬礼。大臣们纷纷劝谏太子,说:“雪这么大还要坚持出殡,百姓肯定受不了。国库开支恐怕也不够用,请延期改日再葬吧。”太子却说:“做儿子的,因为百姓劳苦和国家开支就拖延先王的葬礼,这是不孝。你们别再说了。”
大臣们都不敢再劝,转而去找犀首商量。犀首说:“我也没辙,这事恐怕只有惠公能解决。你们去请惠公吧。”
惠公答应后,乘车去见太子说:“先王下葬的日子快到了吧?”太子答:“是的。”惠公便说:“当年周王季历葬在楚山脚下,山洪冲开了墓穴,连棺木前端都露了出来。周文王却说:‘啊!先王一定是想再见见群臣百姓,才让洪水冲开墓穴的。’于是把棺木抬出来搭起灵棚,让百姓都来瞻仰,三天后才重新安葬。这才是文王的孝道啊!如今葬期将至,但雪深及牛眼,出行困难,太子若执意按期下葬,恐怕会让人误会您急于安葬先王吧?不如改期。先王定是想多留些时日护佑国家、安抚百姓,才降下这场大雪。推迟葬期另择吉日,正是效仿文王的孝道。若不这样做,难道是觉得效法文王有失体面吗?”太子听后说:“您说得对。那就延期,另选日子吧。”
惠公不仅成功说服了太子,还借机让魏太子在未葬先王时就领悟了文王的大义。将文王的孝道昭示天下,这功劳可不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