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一·张孟谈既固赵宗
张孟谈既固赵宗,广封疆,发五百,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:“昔者,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:“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,约两主势能制臣,无令臣能制主。故贵为列侯者,不令在相位,自将军以上,不为近大夫。今臣之名显而身尊,权重而众服,臣愿捐功名、去权势以离众。”襄子悢然曰:“何哉?吾闻辅主者名显,功大者身尊,任国者权重,信忠在己而众服焉。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、安社稷乎!子何为然?”张孟谈对曰:“君主所言,成功之美也。臣之所谓,持国之道也。臣观成事,闻往古,天下之美同,臣主之权均之能美,未之有也。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。君若弗图,则臣力不足。”怆然有决色。襄子去之。卧三日,使人谓之曰:“晋阳之政,臣下不使者何如?”对曰:“死僇。”张孟谈曰:“左司马见使于国家,安社稷,不避其死,以成其忠,君其行之。”君曰:“子从事。”乃许之。张孟谈便厚以便名,纳地释事以去权尊,而耕于负亲之丘。故曰,贤人之行,明主之政也。
耕三年,韩、魏、齐、燕负亲以谋赵。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:“昔者知氏之地,赵氏分则多十城,复来,而今诸侯孰谋我,为之奈何?”张孟谈曰:“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,舍臣于庙,授吏大夫,臣试计之。”君曰:“诺。”张孟谈乃行,其妻之楚,长子之韩,次子之魏,少子之齐。四国疑而谋败。

白话文

张孟谈巩固了赵氏宗族的地位后,扩大封地,开拓疆土五百里,于是以简子遗训的名义禀告赵襄子说:“从前,先君治理国家时有训示:‘五百里封地能招致天下的原因,在于左右权臣的势力能互相制约,不让臣子反过来控制君主。所以封为列侯的人,不让他们担任国相;自将军以上的人,不让他们亲近文职大夫。如今我的名声显赫、地位尊贵,权力重大而众人服从,我请求放弃功名、解除权位,远离众人。’”襄子面露不悦说:“为什么?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理应名显,功勋卓著者自然位尊,肩负国政者必然权重,自身忠诚守信才能让众人信服。这正是先圣用来安定国家、稳固社稷的道理!您为何要这样?”张孟谈回答:“君主所说,是成就功业后的盛况;而我所言,是维系国家的根本之道。我观察历史,听闻古事,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无法与君臣权力均等并存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君主若不早作打算,我的力量将难以为继。”说罢神色决绝。襄子只得离开,卧床三日后派人问:“若晋阳政令有臣子不执行,该如何处置?”张孟谈答:“处死。”并补充:“左司马为国家效力,安定社稷,当不避死难以尽忠,请君主施行。”襄子最终说:“按你说的办吧。”于是张孟谈以丰厚待遇换取名声,上交封地、卸任职务,放弃权位尊荣,到负亲之丘耕田隐居。所以说,贤人的行为,正是明主的治国良策。

三年后,韩、魏、齐、燕四国背弃盟约图谋赵国。襄子亲赴负亲之丘见张孟谈,忧心忡忡地说:“当年瓜分知氏领地时,赵国多得十城,如今诸侯联手谋我,该怎么办?”张孟谈说:“请君主佩剑驾车载我回都城,让我住进宗庙,授予大夫职权,我来谋划对策。”襄子应允。张孟谈随即安排:妻子出使楚国,长子出使韩国,次子出使魏国,幼子出使齐国。四国因此互相猜疑,联合攻赵的计划最终破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