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二·陉山之事
陉山之事,赵且与秦伐齐。齐惧,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,而以顺子为质。赵王喜,乃案兵告于秦曰:“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,欲以解伐。敢告下吏。”
秦王使公子他之赵,谓赵王曰:“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,不可信恃,大国不义,以告弊邑,而赐之二社之地,以奉祭祀。今又案兵,且欲合齐而受其地,非使臣之所知也。请益甲四万,大国裁之”。
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:“臣闻往来之者言曰:‘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。’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:‘秦王明而熟于计,穰侯智而习于事,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。’是何也?夫三晋相结,秦之深雠也。三晋百背秦,百欺秦,不为不信,不为无行。今破齐以肥赵,赵,秦之深讎,不利于秦。一也。秦之谋者必曰:‘破齐弊晋,而后制晋、楚之胜。’夫齐,罢国也,以天下击之,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痈也。秦王安能制晋、楚哉!二也。秦少出兵,则晋、楚不信;多出兵,则晋、楚制于秦。齐恐,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、楚。三也。齐割地以实晋、楚,则晋、楚安。齐举兵而为之顿剑,则秦反受兵。四也。是晋、楚以秦破齐,以齐破秦,何晋、楚之智而齐、秦之愚!五也。秦得安邑,善齐以安之,亦必无患矣。秦有安邑,则韩、魏必无上党哉。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,孰利?故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:‘秦王明而熟于计,穰侯智而习于事,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矣。’”

白话文

陉山战役期间,赵国准备联合秦国攻打齐国。齐国害怕,派田章用阳武城与赵国议和,并派顺子到赵国作人质。赵王很高兴,于是按兵不动并通知秦国说:”齐国把阳武城送给我们,还送来顺子作人质,想让我们停止进攻。特此告知贵国。”

秦王派公子他出使赵国,对赵王说:”齐国曾与贵国联手救魏国却背弃盟约,这种国家不可信任。贵国认为齐国不守信用,把这事告诉我们,还送给我们两社之地供我们祭祀。现在贵国却按兵不动,准备与齐国联合并接受他们的土地,这实在让我难以理解。请允许我们增派四万兵力,由贵国决定如何处置。”

苏代替齐国写信给穰侯说:”我听往来的人说’秦国要增派四万兵力助赵攻齐’。我敢向我们国君保证说:’秦王英明善于谋略,穰侯睿智精通政务,绝不会增派四万兵力助赵攻齐。’为什么呢?第一,韩赵魏三国联合是秦国的心腹大患。他们屡次背叛欺骗秦国,根本不讲信用。现在削弱齐国壮大赵国这个宿敌,对秦国有害无益。第二,秦国谋士可能说’先削弱齐晋,再制服晋楚’。但齐国已是疲惫之师,天下共击之就像用强弩射脓疮。这样秦王怎能控制晋楚?第三,秦国出兵少则晋楚不信任,出兵多则会被晋楚牵制。齐国走投无路时,不是投靠秦国就会投靠晋楚。第四,若齐国割地讨好晋楚,晋楚就安稳了;若齐国出兵对抗,秦国反而会遭攻击。第五,这等于让晋楚借秦国削弱齐国,又借齐国消耗秦国,晋楚何其聪明而齐秦何其愚蠢!秦国若得到安邑,善待齐国来稳定局势,就不会有后患。占据安邑后,韩魏必然保不住上党。比较直接控制三晋腹地与出兵征战却担心有去无回,哪个更有利?所以我敢向我们国君保证说:’秦王英明善于谋略,穰侯睿智精通政务,绝不会增派四万兵力助赵攻齐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