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二·或献书燕王
或献书燕王:“王而不能自恃,不恶卑名以事强,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,万世之善计。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,则不如合弱。将奈何合弱不能如一,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。
“比目之鱼,不相得则不能行,故古之人称之,以其合两而如一也。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,是山东之智不如鱼也。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,三人不能行,索二人,五人而车因行矣。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,索二国,因能胜秦矣。然而山东不知相索,智固不如车士矣。胡与越人,言语不相知,志意不相通,同舟而凌波,至其相救助如一也。今山东之相与也,如同舟而济,秦之兵至,不能相救助如一,智又不如胡、越之人矣。三物者,人之所能为也,山东之主遂不悟,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。愿大王之熟虑之也。
“山东相合,之主者不卑名,之国者可长存,之卒者出士以戍韩、梁之西边,此燕之上计也。不急为此,国必危矣,主必大忧。今韩、梁、赵三国以合矣,秦见三晋之坚也,必南伐楚。赵见秦之伐楚也,必北攻燕。物固有势异面患同者。秦久伐韩,故中山亡;今久伐楚,燕必亡。臣窃为王计,不如以兵南合三晋,约戍韩、梁之西边。山东不能坚为此,此必皆亡。”
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。

白话文

有人上书燕王说:“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身力量保全国家,不如放下尊严去侍奉强国。侍奉强国可保国家长治久安,是万世良策。若认为侍奉强国不能长久,那不如联合弱国。但弱国联合却难以同心,这正是我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原因。

“比目鱼若不相并就无法游动,古人以此比喻双方合作如一。如今山东弱国联合却各怀异心,智慧竟不如鱼。又像拉车的力士,三人拉不动车,换成两人或五人就能拉动。现在山东三国势弱难抗秦,若再联合两国就能取胜。可他们不懂相互联合,智慧还不如车夫。胡人与越人言语不通,但在同舟渡急流时却能默契互助。如今山东诸国同处危局,秦军来犯时却不能同心抗敌,智慧更不及胡越之人。这三件事本是人能做到的,山东君主却始终不悟,实在令我痛心。望大王深思。

“山东诸国若能联合,君主不必屈辱称臣,国家可保长存。各国派兵驻守韩魏西境,这才是燕国的上策。若不尽快行动,国家必危,君主必有大祸。如今韩魏赵三国已联合,秦见三晋团结,必转而南伐楚国。赵国见秦伐楚,定会北攻燕国。形势虽异而祸患相同:当年秦长期攻韩导致中山灭亡;如今若秦久攻楚国,燕国必亡。我私下为大王谋划,不如出兵南下联合三晋,约定共守韩魏西境。若山东诸国不能坚持联合,终将全部灭亡。”

燕王果然出兵南下与三晋联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