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三·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
燕太子丹质于秦,亡归。见秦且灭六国,兵以临易水,恐其祸至。太子丹患之,谓其太傅鞫武曰:“燕、秦不两立,愿太傅幸而图之。”武对曰:“秦地遍天下,威胁韩、魏、赵氏,则易水以北,未有所定也。奈何以见陵之怨,欲排其逆鳞哉?”太子曰:“然则何由?”太傅曰:“请入,图之。”
居之有间,樊将军亡秦之燕,太子容之。太傅鞫武谏曰:“不可。夫秦王之暴,而积怨于燕,足为寒心,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!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,祸必不振矣!虽有管、晏,不能为谋。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。请西约三晋,南连齐、楚,北讲于单于,然后乃可图也。”太子丹曰:“太傅之计,旷日弥久,心惛然,恐不能须臾。且非独于此也。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,归身于丹,丹终不迫于强秦,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,是丹命固卒之时也。愿太傅更虑之。”鞫武曰:“燕有田光先生者,其智深,其勇沉,可与之谋也。”太子曰:“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,可乎?”鞫武曰:“敬诺。”出见田光,道太子曰:“愿图国事于先生。”田光曰:“敬奉教”。乃造焉。
太子跪而逢迎,却行为道,跪地拂席。田先生坐定,左右无人,太子避席而请曰:“燕、秦不两立,愿先生留意也。”田光曰:“臣闻骐骥盛壮之时,—日而驰千里。至其衰也,驽马先之。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,不知吾精已消亡矣。虽然,光不敢以乏国事也。所善荆轲,可使也。”太子曰:“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,可乎?”田光曰:“敬诺。”即起,趋出。太子送之至门,曰:“丹所报,先生所言者,国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也。”田光俯而笑曰:“诺。”
偻行见荆轲,曰:“光与子相善,燕国莫不知。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,不知吾形已不逮也,幸而教之曰:‘燕、秦不两立,愿先生留意也。’光窃不自外,言足下于太子,愿足下过太子于宫。”荆轲曰:“谨奉教。”田光曰:“光闻长者之行,不使人疑之,今太子约光曰:‘所言者,国之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也。’是太子疑光也。夫为行使人疑之,非节侠士也。”欲自杀以激荆轲,曰:“愿足下急过太子,言光已死,明不言也。”遂自刭而死。
轲见太子,言田光已死,明不言也。太子再拜而跪,膝下行流涕,有顷而后言曰:“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,欲以成大事之谋,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,岂丹之心哉?”荆轲坐定,太子避席顿首曰:“田先生不知丹不肖,使得至前,愿有所道,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。今秦有贪饕之心,而欲不可足也,非尽天下之地,臣海内之王者,其意不餍。今秦已虏韩王,尽纳其地,又举兵南伐楚,北临赵。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、邺,而李信出太原、云中。赵不能支秦,必入臣。入臣,则祸至燕。燕小弱,数困于兵,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。诸侯服秦,莫敢合从。丹之私计,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,使于秦,窥以重利,秦王贪其贽,必得所愿矣。诚得劫秦王,使悉反诸侯之侵地,若曹沫之与齐桓公,则大善矣;则不可,因而刺杀之。彼大将擅兵于外,而内有大乱,则君臣相疑。以其间诸侯,诸侯得合从,其偿破秦必矣。此丹之上愿,而不知所以委命,惟荆卿留意焉。”久之,荆轲曰:“此国之大事,臣驽下,恐不足任使。”太子前顿首,固请无让。然后许诺。于是尊荆轲为上卿,舍上舍,太子日日造问,供太牢异物,间进车骑美女,恣荆轲所欲,以顺适其意。
久之,荆轲未有行意。秦将王翦破赵,虏赵王,尽收其地,进兵北略地,至燕南界。太子丹恐惧,乃请荆卿曰:“秦兵旦暮渡易水,则虽欲长侍足下,岂可得哉?”荆卿曰:“微太子言,臣愿得谒之。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亲也。夫今樊将军,秦王购之金千斤,邑万家。诚能得樊将军首,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,秦王必说见臣,臣乃得有以报太子。”太子曰:“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,丹不忍以己之私,而伤长者之意,愿足下更虑之。”
荆轲知太子不忍,乃遂私见樊於期曰:“秦之遇将军,可谓深矣。父母宗族,皆为戮没。今闻购将军之首,金千斤,邑万家,将奈何?”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:“吾每念,常痛于骨髓,顾计不知所出耳。”
轲曰:“今有一言,可以解燕国之患,而报将军之仇者,何如?”樊於期乃前曰:“为之奈何?”荆轲曰:“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,秦王必喜而善见臣,臣左手把其袖,而右手揕抗其胸,然则将军之仇报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将军岂有意乎?”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:“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,乃今得闻教。”遂自刎。太子闻之,驰往,伏尸而哭,极哀。既已,无可奈何,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,函封之。
于是,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,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,取之百金,使工以药淬之,以试人,血濡缕,人无不立死者。乃为装遣荆坷。燕国有勇士秦武阳,年十二,杀人,人不敢与忤视。乃令秦武阳为副。荆轲有所待,欲与俱,其人居远未来,而为留待。顷之未发。太子迟之,疑其有改悔,乃复请之曰:“日以尽矣,荆卿岂无意哉?丹请先遣秦武阳。”荆轲怒,叱太子白:“今日往而不反者,竖子也!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,仆所以留者,待吾客与俱。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。”遂发。
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上,既祖,取道。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而为歌曰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复为忼慨羽声,士皆睹目,发尽上指冠。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,终已不顾。
既至秦,持千金之资币物,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。嘉为先言于秦王曰:“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,不敢兴兵以拒大王,愿举国为内臣,比诸侯之列,给贡职如郡县,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。恐惧不敢自陈,谨斩樊於期头,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,函封,燕王拜送于庭,使使以闻大王。唯大王命之。”
秦王闻之,大喜。乃朝服,设九宾,见燕使者咸阳宫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,而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次进。至陛下。秦武阳色变振恐,群臣怪之,荆轲顾笑武阳,前为谢曰:“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惧,愿大王少假借之,使毕使于前。”秦王谓轲曰:“起,取武阳所持图。”轲既取图奉之,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。因左手把秦王之袖,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。未至身,秦王惊,自引而起,绝袖。拔剑,剑长,掺其室。时怨急,剑坚,故不可立拔。荆轲逐秦王,秦王还柱而走。群臣惊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而秦法,群臣侍殿上者,不得持尺兵。诸郎中执兵,皆陈殿下,非有诏,不得上。方急时,不及召下兵,以故荆轲逐秦王,而卒惶急无以击轲,而乃以手共搏之。是时侍医夏无且,以其所奉药囊提轲。秦王之方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,左右乃曰:“王负剑!王负剑!”遂拔以击荆轲,断其左股。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提秦王,不中,中柱。秦王复击轲,被八创。轲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,箕踞以骂曰:“事所以不成者,乃欲以生劫之,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。”左右既前斩荆轲,秦王目眩良久。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,各有差。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,曰:“无且爱我,乃以药囊提轲也。”
于是,秦大怒燕,益发兵诣赵,调王翦军以伐燕。十月而拔燕蓟城。燕王喜、太子丹等,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。秦将李信追击燕王,王急,用代王嘉计,杀太子丹,欲献之秦。秦复进兵攻之。五岁而卒灭燕国,而虏燕王喜,秦兼天下。
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,而以筑击秦皇帝,为燕报仇,不中而死。

白话文

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,后来逃回燕国。他看到秦国即将吞并六国,军队已经逼近易水,担心灾祸降临。太子丹忧心忡忡,对太傅鞠武说:“燕秦势不两立,希望太傅能帮我谋划对策。”鞠武回答:“秦国势力遍布天下,威胁韩、魏、赵三国,易水以北的局势尚未稳定。怎能因个人受辱的怨恨,就去触怒暴秦呢?”太子丹问:“那该怎么办?”鞠武说:“请容我仔细考虑。”

过了一段时间,秦将樊於期逃亡到燕国,太子丹收留了他。鞠武劝谏道:“不可!秦王残暴,对燕国积怨已深,这已足够让人胆寒,更何况收留樊将军?这就像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路上,灾祸必定无法挽救!即使管仲、晏婴在世也束手无策。请太子立刻送樊将军去匈奴灭口,同时向西联合三晋,南结齐楚,北交匈奴,才能谋划抗秦。”太子丹说:“太傅的计划耗时太久,我心乱如麻,恐怕等不了。况且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奔我,我绝不能为躲避强秦而抛弃他。这是我的原则,请另想办法。”鞠武说:“燕国田光先生深谋远虑,可与他商议。”太子丹请求引见,鞠武应允。

鞠武拜访田光说:“太子希望与您共商国事。”田光立即前往。太子跪迎,恭敬引路,亲自拂席请坐。待左右退下,太子离席恳求:“燕秦势不两立,请先生指点。”田光说:“骏马盛年日行千里,衰老时连劣马都不如。太子只知我壮年时的名声,却不知我已力不从心。不过我可以推荐好友荆轲。”太子请求引见,田光答应后告辞。临别时太子叮嘱:“今日所言关乎国家存亡,请先生保密。”田光俯身笑道:“明白。”

田光佝偻着去见荆轲:“你我交情燕国皆知。太子以为我还是壮年时的田光,却不知我已衰老。他托我谋划抗秦,我推荐了你,请你去见太子。”荆轲应允。田光又说:“真正的侠士不该让人怀疑。太子叮嘱我保密,说明他不信任我。这有违侠士操守。”说罢拔剑自刎,以此激励荆轲:“请告诉太子我已死,表明绝不会泄密。”

荆轲见到太子,告知田光死讯。太子跪地痛哭:“我请田先生保密是为成就大事,他竟以死明志,这绝非我本意啊!”荆轲落座后,太子叩首道:“田先生不嫌我无能,让我有机会向您求助。如今秦王贪得无厌,不吞并天下决不罢休。秦军已灭韩国,又南攻楚北逼赵。赵国若亡,燕国危在旦夕。诸侯畏惧秦国,不敢合纵抗秦。我想若能派勇士携重礼使秦,诱秦王接见,或劫持他归还土地,或刺杀他制造内乱,或许能挽救危局。这就是我的愿望,不知该托付给谁,望荆卿考虑。”荆轲沉默良久才说:“此等大事,我才能低微,恐怕难以胜任。”太子再三恳求,荆轲终于答应。太子尊他为上卿,住进最好的馆舍,每日问候,供奉珍馐美馔,赠送车马美女,极力满足他的需求。

过了很久,荆轲仍无行动。秦将王翦攻破赵国,俘虏赵王,继续向北推进到燕国边境。太子丹焦急地对荆轲说:“秦军马上要渡过易水了,我虽想长久侍奉您,但形势紧迫啊!”荆轲回答:“就算太子不说,我也准备行动了。但空手前往难以取信秦王。如今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捉拿樊将军,若能献上他的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,必能获得接见。”太子为难地说:“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奔我,我不忍心为私利伤害他,请另想办法。”

荆轲私下见樊於期说:“秦王对待将军可谓狠毒,父母宗族都被杀害。现在又重金悬赏您的头颅,您打算怎么办?”樊於期仰天流泪:“我每想到此就痛彻骨髓,只是无计可施!”荆轲说:“我有办法既能解除燕国危机,又能为将军报仇——借您首级献给秦王,我趁机刺杀他。”樊於期激动地袒露肩膀扼腕上前:“这正是我日夜切齿拊心的愿望!”说完自刎。太子闻讯赶来伏尸痛哭,但事已至此,只得将首级装入匣中密封。

太子又寻得赵国徐夫人的锋利匕首,淬以剧毒,用人试验,见血即亡。于是准备行装派荆轲出发,并让十二岁就杀人的勇士秦武阳作副手。荆轲等待另一位帮手,因那人住得远还未赶到,太子怀疑他反悔,催促道:“时间不多了,要不先派秦武阳去?”荆轲怒斥:“只顾前去送死的才是蠢人!我拖延是要等帮手。既然太子着急,这就告辞!”

太子和知情宾客都穿着白衣到易水边送行。祭祀路神后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着悲凉的变徵调唱歌,众人泪流满面。他又上前唱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随即转为激昂的羽声,众人怒发冲冠。荆轲登车离去,始终没有回头。

到秦国后,荆轲用重金贿赂秦王宠臣蒙嘉。蒙嘉向秦王进言:“燕王畏惧大王威势,愿举国称臣,特献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,派使者前来听候吩咐。”秦王大喜,穿上朝服,设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。荆轲捧着首级匣,秦武阳捧着地图匣依次上前。走到殿前台阶时,秦武阳吓得脸色大变,群臣觉得奇怪。荆轲回头笑着解释:“北方蛮夷粗人没见过天子,所以害怕,请大王见谅。”秦王对荆轲说:“把地图拿上来。”荆轲展开地图,图穷匕见!他左手抓住秦王袖子,右手持匕首刺去。匕首未到,秦王惊起扯断袖子,想拔剑却因剑太长卡在鞘里。荆轲追赶,秦王绕柱奔逃。群臣惊慌失措,按秦法殿上侍臣不得携带兵器,侍卫没有诏令不能上殿。危急时刻,侍医夏无且用药袋砸向荆轲。左右大喊:“大王把剑背到背上!”秦王这才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。荆轲倒地,奋力将匕首掷向秦王,却击中铜柱。秦王连刺荆轲八剑。荆轲倚柱大笑,伸腿骂道:“事败只因想活捉你,逼你归还土地回报太子!”侍卫上前斩杀荆轲,秦王头晕目眩许久。

事后,秦王增兵伐燕,十月攻陷燕都蓟城。燕王喜和太子丹退守辽东。秦将李信追击,燕王采用代王嘉之计,杀死太子丹想献给秦国。秦军继续进攻,五年后彻底灭燕,俘虏燕王喜,统一天下。

后来,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借击筑之机刺杀秦始皇,为燕国报仇未遂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