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三·苏子谓楚王
苏子谓楚王曰:“仁人之于民也,爱之以心,事之以善言。孝子之于亲也,爱之以心,事之以财。忠臣之于君也,必进贤人以辅之。今王之大臣父兄,好伤贤以为资,厚赋敛诸臣百姓,使王见疾于民,非忠臣也。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,多赂诸侯以王之地,是故退王之所爱,亦非忠臣也,是以国危。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,慎大臣父兄;用民之所善,节身之嗜欲,以百姓。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。为主死易,垂沙之事,死者以千数。为主辱易,自令尹以下,事王者以千数。至于无妒而进贤,未见一人也。故明主之察其臣也,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。贤之事其主也,亦必无妒而进贤。夫进贤之难者,贤者用且使己废,贵且使己贱,故人难之。”
白话文
苏子对楚王说:“仁人对待百姓,真心爱护他们,用善言引导他们。孝子侍奉父母,真心敬爱他们,用财物奉养他们。忠臣事奉君主,必定推荐贤能之人来辅佐。如今大王的大臣和宗亲,却喜欢诋毁贤才作为自己的资本,对群臣百姓横征暴敛,使君主被百姓怨恨,这不是忠臣所为。大臣们将君王的过失散布于民间,又用君王的土地大肆贿赂诸侯,排挤君王所器重的人才,这也不是忠臣的行径,国家因此陷入危难。我恳请君王不要听信群臣互相攻讦之辞,要警惕大臣宗亲的言行;采纳百姓认可的政策,节制自身嗜欲,以百姓利益为重。对臣子而言,最难的是不嫉妒而举荐贤才。为君主赴死容易——垂沙之战中,赴死者数以千计;为君主受辱也容易——自令尹以下,为君王忍辱负重者数以千计。但能做到不嫉妒而举荐贤才的,至今未见一人。所以明主任用臣子时,定要考察他能否不妒忌地荐举贤才。真正的贤才侍奉君主时,也必能不妒忌地推举其他贤士。举荐贤才之所以困难,在于贤者被重用会导致自己失势,贤者显贵会导致自己地位下降,所以人们难以做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