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·中山与燕赵为王
中山与燕、赵为王,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,其言曰:“我万乘之国也,中山千乘之国也,何侔名于我?”欲割平邑以赂燕、赵,出兵以攻中山。
蓝诸君患之。张登谓蓝诸君曰:“公何患于齐?”蓝诸君曰:“齐强,万乘之国,耻与中山侔名,不惮割地以赂燕、赵,出兵以攻中山。燕、赵好位而贪地,吾恐其不吾据也。大者危国,次者废王,奈何吾弗患也?”张登曰:“请令燕、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,事遂定。公欲之乎?”蓝诸君曰:“此所欲也。”曰:“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。可,乃行之。”蓝诸君曰:“愿闻其说。”
登曰:“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、赵,出兵以攻中山者,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。王曰:‘然’。然则王之为费且危。夫割地以赂燕、赵,是强敌也;出兵以攻中山,首难也。王行二者,所求中山未必得,王如用臣之道,地不亏而兵不用,中山可废也。王必曰:‘子之道奈何?’”蓝诸君曰:“然则子之道奈何?”张登曰:“王发重使,使告中山君曰:‘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,为中山之独与燕、赵为王,而寡人不与闻焉,是以隘之。王苟举趾以见寡人,请亦佐君。’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,今齐之辞云‘即佐王’,中山必遁燕、赵,与王相见。燕、赵闻之,怒绝之,王亦绝之,是中山孤,孤何得无废。以此说齐王,齐王听乎?”蓝诸君曰:“是则必听矣,此所以废之,何在其所存之矣。”张登曰:“此王所以存者也。齐以是辞来,因言告燕、赵而无往,以积厚于燕、赵。燕、赵必曰:‘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,非欲废中山之王也,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。’虽百平邑,燕、赵必不受也。”蓝诸君曰:“善。”
遣张登往,果以是辞来。中山因告燕、赵而不往,燕、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。事遂定。
白话文
中山国与燕国、赵国共同称王,齐国关闭边境,拒绝中山国的使者通行,并宣称:“我们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中山不过是千乘小国,怎配与我们齐名?”齐国打算割让平邑来贿赂燕、赵两国,联合出兵攻打中山。
蓝诸君对此深感忧虑。张登问:“您为何如此担忧齐国?”蓝诸君回答:“齐国强大,是万乘之国,耻于与中山并列,不惜割地贿赂燕、赵来攻打我们。燕、赵两国贪图权位和土地,我担心他们不会支持我们。最坏的结果是国家危亡,次之也会被废黜王号,怎能不忧心?”张登提议:“我能让燕、赵坚定支持中山称王,使局势稳定。您愿意尝试吗?”蓝诸君说:“这正是我所希望的。”张登说:“请允许我假扮齐王向您演示游说策略。若可行,再实施。”蓝诸君点头:“愿闻其详。”
张登分析道:“齐王之所以割地贿赂燕、赵、出兵攻中山,根本目的是要废掉中山的王号。若齐王承认这点,那么他的做法既耗费资源又冒险:割地增强敌国实力,首开战端引发冲突。即便付出这些代价,也未必能废黜中山。若采用我的策略,不损土地不动兵戈,就能达到目的。齐王必定问:‘具体怎么做?’”蓝诸君追问:“那你的策略是?”张登回答:“让齐王派特使对中山君说:‘我闭关拒使,只因不满中山单独与燕、赵称王却未让我参与。若中山君愿亲自来访,我将支持您称王。’中山担心被燕、赵抛弃,见齐国表态支持,必会背弃燕、赵来见齐王。燕、赵得知后必将愤怒地与中山绝交,齐王也顺势断绝关系,中山孤立无援,王号自然难保。这样游说齐王,他会接受吗?”蓝诸君说:“必会接受。但这只会加速中山被废,如何保全我们?”张登解释:“这才是保全之策。当齐国使者到来时,我们暗中将此事告知燕、赵却不去齐国,以此加深与燕、赵的信任。燕、赵会识破:‘齐国割平邑贿赂我们,并非真要废中山王号,只是想离间我们与中山的关系好拉拢中山。’这样即便给百座平邑,燕、赵也绝不会接受。”蓝诸君赞叹:“妙计!”
于是派遣张登出使齐国,齐国果然派使者前来。中山将齐国的意图秘密告知燕、赵,并拒绝赴齐。燕、赵两国果然全力支持中山,使其王位得以稳固。局势最终平定。